“稍微走两步就胸痛憋气,西药吃着也怕副作用,不敢出门、不敢干活,这病把我‘困’住了。”这是许多冠心病患者都会有的困扰。数据显示,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已达 10.2%,且近半数患者因冠脉狭窄加重、药物耐受差、术后恢复慢等问题,面临病情反复问题 —— 有的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,有的术后仍频繁胸痛,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
“冠心病不只是血管狭窄,还和患者体质、情绪、作息密切相关,单一治疗容易顾此失彼。”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的陈广垠主任,在临床中发现了患者的普遍困境,也由此辟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路径,在成功帮助成千上万的患者提供了可靠方案。

双轮驱动,强力保障
作为医院冠心病诊疗的核心力量,陈广垠主任堪称中西医治心领域的标杆人物。他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,回顾他的从医之路,从一开始便敢于直面冠心病诊疗的困境,那时还没有 “中西医结合治冠心病” 思路,他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毅力,一步步试出来的。
而陈广垠主任坐诊的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,建于 2004 年,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核心区域,作为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、国家医保定点的非营利性医院,医院自成立起便以 “中医药为特色、集临床诊疗、康复与科研于一体” 为定位,致力于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、平价的医疗服务。
辨证结合中西医文化,破解冠心病诊疗痛点
陈广垠主任深耕心内科 30 余年,在他的诊疗逻辑里,西医的精准检查是 “找病灶” 的基础 —— 通过心电图、冠脉 CTA、动态心电图等检查,明确冠脉狭窄程度、心律失常类型,为治疗划定底线;而中医的辨证调理则是除病根的关键 —— 根据患者的脉象、舌苔及症状,将冠心病分为 “气滞血瘀”“心脾两虚”“痰浊痹阻” 等不同证型,针对性调理。
陈广垠主任解释,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 “不排斥西药,更补西药之短”—— 对需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,他会通过中药调理减轻药物副作用(如用山药、白术缓解西药引起的腹胀);对冠脉狭窄较轻的患者,则以中药为主稳定斑块,降低后续可能植入支架的风险。
去年,62 岁的冠心病患者李先生因频繁胸痛就诊,此前他服用两种西药仍控制不佳,且出现牙龈出血的药物副作用。陈广垠主任为其辨证后,判断为 “气虚血瘀证”:一方面调整西药剂量,减少出血风险;另一方面开出益气活血方,并教他每天按揉足三里、心俞穴。两个月后,李先生胸痛发作次数减少,牙龈出血症状消失,复查结果一切稳定。李先生复诊时惊喜地说:“没想到这中药和西药可以配合得这么好,解决了我这一大心病啊。”此后随访,这位患者的情况也一直保持稳定,稳步好转。
这样的案例,在陈广垠主任的诊室里并不少见,但他从不对人吹嘘,可每当遇到因病情反复失去信心的患者,他却会主动 “打破低调”: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最实在的方法,给患者带来了信心。
从陈广垠主任 “让患者少走诊疗弯路” 的初心,到融科医院 “服务各族群众” 的使命,他们守护患者健康的共同目标从未改变。如今,在他们的合作下,成千上万冠心病患者也早已恢复健康;未来,他们还将继续努力,让中西医结合的方案,成为更多人应对病痛的可靠选择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